欢迎您光临运丰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什么是建盏?

作者:运丰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随着《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大火,宋代饮茶文化逐渐被大众所熟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揭开宋人饮茶的唯美面纱。不论哪个朝代,饮茶都离不开茶具,而一套雅致的茶具更是在饮茶之外平添了更多的审美情趣,宋人饮茶多以建盏为具,建盏在《知否》的出现频率也是很高,很多茶友都好奇建盏为何物,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建盏之美。

  什么是建盏

  “盏”就是一种茶具称呼,“建”则是因此类茶具产于建窑,建盏就是产地“建”与“盏”的合成。宋代也叫“瓯”或是“碗”。

  建盏外形特点

  盏口大,盏腹部深,盏底小,盏壁微斜且厚,形状就像漏斗一样。建盏大小不定,高低不一,一般高四至七厘米,口径九至十二厘米,足径三至四厘米。盏壁的厚度也不均匀,一般来说盏口最薄越到底部越厚。

  斗茶起 建盏兴

  宋朝重文轻武,文官崛起,庞大的士大夫阶层为宋明理学兴盛奠定了群众基础。也正是在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宋人审美归于自然,朴素沉静,色泽考究,意境深邃,雅而不俗,精而不赘,是以建盏简单朴素又大气的外观就十分符合宋人审美。

  其次,宋人饮茶方式多为点茶,点茶对茶具、茶艺的要求极高,从民间兴起的“斗茶”把点茶文化掀至顶峰。宋朝的“茶界达人”蔡襄所著的《茶录》中就对茶盏提出了明确要求“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清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建盏的外形非常适合点茶的手法,便于欣赏茶汤,盏壁厚保温效果好,集实用与美观与一体,因此建盏就成为宋人点茶的首选,随着斗茶的兴起,建盏也流行起来。

  建盏之美

  建盏是中国黑釉瓷器的代表,黑釉即为石灰釉,以铁为着色剂,是铁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虽然含量高,但是溶解很少,最高只有5%左右,其余都会析出,在盏面上形成各色各式的花纹,因其纹路不同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建盏: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因形状成名,各具特色。目前出土的建盏中,兔毫盏占多数,油滴盏和曜变盏极少,因此在建盏的收藏上油滴盏和曜变盏要比兔毫盏更珍贵。

  三类建盏的典型:

  兔毫盏

  

什么是建盏?

  油滴盏

  曜变盏

  宋代文人阶层的雅趣与饮茶技艺的精湛使宋人点茶蒙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面纱,此时我们已无法亲眼见到宋人斗茶之盛况,但能从这些出土茶具中一窥其拙朴雅致之态。

  谢谢邀请!

  我是东北人,对建盏是个啥,一无所知,刚才看了各位的回答,才知道是品茶的小碗。我到过南方很多地方,见南方人喝茶,用的大都是牛眼珠子大小的南泥碗或细瓷碗,在茶楼或居室都有摆设。东北人看南方人慢悠悠喝茶,能急出火来一一一把茶水倒进大杯或大碗里一口干了得了!南方人喝茶是在呷,在品味,大多东北人喝茶就是为了解渴。

  南北饮茶习惯的不同,可能与人文和气候有关。南方的一些古城,人文气息浓,品茶做为一种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另外,南方气候闷热,牛毛细雨连绵,造就了南方人不温不火,悠闲的茶文化。东北四季分明,风雨来的急,去的快,绝无南方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梅雨,形成了东北人性急豪爽,说话办事快如风雨的性格。环境气候影响人,是否与此有关,我不敢断言。据说日本人自杀率高与这个岛国的多地震,河流湍急,樱花花期短有直接关系,不知日本心理专家是否作过专门研究。

  一方水土一方人,此话应不是虚言。

  什么是建盏,我们要先了解它的兴起,这个就要说一下南宋皇帝了,我们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曾经看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介绍了文人皇帝真的是没有乐趣的。

  

什么是建盏?

  所以皇帝只能从跟风雅相关的事物上找一些乐趣,而这位皇帝就是赵佶,这位皇帝,喜欢喝茶能诗词善绘画,在艺术造诣上其他所有皇帝都只能望其项背。

  建盏也是兴于他的手,他对与艺术的认识和修养很高!他喜欢古朴大气有份量的茶器,这也是他看茶叶书籍得到的结果。

  所以他写了一本关于茶的书《大观茶论》

  建盏和汝窑钧窑哥窑定州窑,并列五大窑口官窑,古时候对于窑口的取名一般是地名,那时候的地理标识是按照州郡来划分的。

  建窑的建盏生产的在建州,这个州包含福建,四川,而这个盏就是在建州生产的,所以官口叫建窑生产的盏,简称建盏。

  建盏最关键的是,建瓯市产的,就可以叫建盏,但是建盏也是有特点的,建盏又称黑盏,因为它是同体发乌的,沉似铁,敲击有金属声,碗口是十二到十八口径。具有较强的磁力。

  外形来说,束口杯,斗笠杯,敛口杯这是器型来说,如果按照釉的图案来分的话,分为油滴盏,兔毫盏,曜斑等。

  还有就是用的陶土,原料要符合,草木灰,高岭土,红壤土,赤铁矿等。釉以石英为主

  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以称为建盏,当然还有一些比较细的细节,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什么是建盏?我这个资深的建盏迷来回答你。

  先通过古代文献来认识一下建盏:

  北宋蔡襄在《茶录》中写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一、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建盏是出产于古代建安的一种黑瓷茶盏,曾经风靡于宋代,适用于点茶斗茶。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到:“盏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

  二、通过此文可以了解到,建盏曾得皇室贵族的青睐,并且在审美上已经融入了技术难度。(花色上口落底视为条达。)

  日本古籍《君台观左右帐记》曾记载,“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三、通过此文献得知,建盏自古就有花色级别之分,一只曜变建盏可值丝绸万匹,相当于黄金万两。油滴、兔毫、乌金虽然依次跟随其后。但便宜了太多。

  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瓯县志》(水吉曾长期隶属于建瓯)曾记载,有人从水吉的宋代建窑遗址盗挖黑釉碗,销往上海、日本。建盏开始被一些洋人认识到是珍贵的宝物,但宋代的烧制方法、制造者、作用、使用者、文化背景,在当时都是不解之谜。

  四、通过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建盏断代了,古代的技术和标准都没有了。

  1979年, 应中国轻工部要求,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立项, 承担建盏烧制技艺恢复项目, 建阳县瓷厂协作组成科研攻关小组。经过两三年反复实验, 逐步摸索出了“兔毫釉”胚釉配方和烧成规律, 陆续烧制出与建窑“兔毫釉”相接近的盏类产品。(在我看来是失败了,成分跟古代不一样。)

  我客观的重新给他们一个新的成绩单吧:

  1、研究出了建盏结晶的形成机理。

  2、(发明)改良了投木材燃料的电热恒温辅助窑炉设备。

  3、依托国家力量,检测出了古代建盏釉面成分和建阳矿石成分几乎一致,检测出古代建盏坯胎成分和建阳泥巴成分的关联。

  【这三点对建盏的技术和发展贡献是巨大的,比单纯恢复了兔毫盏烧制的贡献值大万倍,只是他们自己没觉得,还是感觉写个恢复成功更有成绩。】

  五、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知道:真正的建盏很难烧。(以至于,2011年以前,实际从事烧建盏的没几个人。)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乎,此后各种非遗传承人应运而生。各种技能大师的证件也办得很火热,所谓的“有资质”的人就排在了前面。为了凑人数,38周岁以上的也行,因为要符合从业20年这一硬性指标,当时也有些年纪大的匠人被叫到还不想去,嫌弄资料麻烦。后面建盏市场火起来了,才发现了其中的好处。(为了营销,现在人人都想办,又发现传承人名额满了,后面要逐级批次申报。技能证也“所谓的”严格了,不好弄了。)【可怜了后面新入行的用心烧盏和部分极有天赋和成就的人。许多无德无能的大师占着茅厕不拉屎,更多的是花钱买配方和烧法,甚至成品。因为市场赚得回来。】

  话说来到2022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建盏也被选为金砖会议的国礼。进一步带动了建盏的创新和发展,于是乎,下面这形形色色的所谓建盏也应运而生。

  【化工釉,胎底色也明显有作弊之嫌。】

  【买过(上当)的请举手。】

  【一敲开,看胎色,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不敲了,给传承人留点面子吧!】

  下图更不想评了,买过的自己盘问作者吧!

  反正我是看不过去了,不发了,污染网络环境。

  名气大点的全军覆没。

  那到底什么是建盏?

  我说了不算!名家、权威人士都往造假这个方向带,买卖者自求多福吧!

  如果上面这些du品都算建盏的话,市场上买到:干口、死口、花糊等等劣质低俗建盏的还算运气点,毕竟更接近建盏,只是低俗建盏使用后有许多弊端:用用口沿肮脏发黑了啊!生起一股味道啊!开片割手啊!做成笨重丑陋的盖碗啊!什么情况都有。至于建盏养彩,我也只能呵呵了!真正的好建盏,是赏心悦目的,让人爱不释手的,百看不厌的。【以后有时间再来普及纯正建盏的鉴赏。】

  那到底什么才是建盏呢?

  鄙人认为:釉水是建阳纯石头矿,没有任何添加,经过建窑技法烧制的茶盏,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建盏。(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元代以前无大器,他是说宋朝以前烧陶瓷,基本上是用一元配方,也就是一种石头做釉,就地取材。)

  这样严格的定义恐怕要得罪一大片人了,我也很难在建盏界混了。标准放宽一点吧!

  (针对现代新盏)

  1、建阳原矿釉,建阳泥巴胎。

  2、建窑技法,一次上釉,一次烧制。

  就这两条标准严格实施下去,恐怕也一大片商品要改名字了。

  稍等!稍等! ... ... !现代工业制品中的汝瓷、哥窑、均瓷等等作品,也不完全是古法啊!他们照样叫汝窑、均窑的。那现代仿古代建盏烧出来的茶盏要叫什么呢?从新取个名字好像更是不伦不类!这样看的话叫建盏也没什么错误。

  峰回路转,我好像评论不下去了。仁者见仁,大家各自看吧!有兴趣或疑问的读者可以针对某一作品,我给您说道说道。

  

什么是建盏?

  (欢迎来图片交流,对盏不对人,所以发图片过来的不要泄露作者名,否则我选择止语。)

  建盏就是小碗,有各种形壮,各种花纹,喝茶用的。

  福建的小茶碗,搞那么玄妙为哪般?

  说白了就是个茶碗,不过比普通的瓷碗要含铁多,一般都是注重养生之道的人才会喜欢,其他人觉得一次性杯都可以喝,

  福建唐代分为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建阳唐代归于“建州”,建阳出产的盏就叫建盏。清代蓝浦 郑廷桂著的巜景德镇陶录》说:乌泥窑,建宁府建安所烧,始于宋。乌泥的意思是黑瓷。

  什么是建盏?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建盏长什么样,简单的说,建盏是黑瓷,是中国历史上黑瓷的杰出代表,曾作为御用瓷器兴盛于两宋时期。建盏属于结晶釉,釉面纹理独具特色,纹理天然形成,因此每一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盏有多种釉色,包括兔豪釉、鹧鸪(油滴)斑釉和杂色釉等等几个大类。其中兔豪又分为金兔豪、银兔豪和异色豪等。鹧鸪(油滴)斑有金鹧鸪(油滴)斑、银鹧鸪(油滴)斑,异色鹧鸪(油滴)斑等等。杂色釉有柿红、茶末和乌金等等,杂色釉中,有些是宋代窑工有意烧造,有些是烧造兔豪中的窑变产物,有些是烧造兔豪中未成功的产品。

  在宋代,兔豪建盏是主流产品,上至朝廷、贵族、文人雅士,下至布衣平民,因斗茶需要,建盏得以被青睐,得到各个社会阶层的喜爱,兴盛一时。

  蔡襄《茶录》:“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日相去一水两水。

  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大观茶论》:“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懊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建窑因唐宋时期地属福建建州府和建宁府而得名,按惯例应称为建州窑或建宁窑,简称为建窑。建窑属地水吉镇历史上属建瓯市辖地,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度置水吉县,1956年撤县并入建阳市。建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南面的后井村和池中村。已发现的有芦花坪、大路后门、营长乾(社长埂)、源头坑、牛皮仑、庵尾山等窑场多处。1985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建窑窑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窑龙窑分布在山坡丘陵之上,相对密集。西面临近南浦溪。通过南浦溪而入闽江。在池中村村口的水尾岚是古代货运码头和仓库的遗迹,码头旧有小溪通往窑址腹地,在“农业学大寨”中小溪填埋改为农田。

  关于建窑的烧造时间,据国家考古单位7次的重点调查和考古发掘公布资料,表明建窑创烧唐五代。芦花坪窑址和庵尾山窑址发掘出土的青黄釉碗、碟、盏、执壶、多嘴罐等青黄釉瓷器均系唐五代风格,其下限在北宋初期。

  而建窑的主流产品建盏在北宋初期已初露端倪,盛烧在北宋中晚期到宋末元代初期。衰于元代并在元代末停烧。以上观点也在考古、出士物、纪年实物、文献资料等诸多方面得以印证。

  

什么是建盏?

  据收集到的建窑纪年实物资料共有13件。年代最早为大中祥符四年(1011),最晚为嘉定(1208后)。此二百年间是建盏烧造最为直接的证明。其中“大宋嘉定年制"六字刻款的盏,从形分析,它可能够不上“供御”的级别,所以并不能说它是严格意义上的官窑。但其真实性毋庸置疑,刻款笔法老辣,文字一半隐入釉中,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刻写,在中国古瓷史上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文献记载的情况看。在1050年之前的茶诗中出现的盏仍然以越窑为多。如杨亿(974-1020) 《北苑焙》:“灵芽呈雀舌,北苑雨前春。入贡先诸夏,分甘及近臣。越瓯犹借渌,蒙顶敢争新。鸿渐茶经在,区区不遇真。”而建盏在1050年前后的诗文中大量出现,如范仲淹(989-1052)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梅尧臣(1002--1060) 《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欧阳修(1007年-1072) 《次韵再作》 《和梅公仪尝茶》等茶诗中出现的茶盏已经都是建盏。蔡襄写于1047年《试茶》 :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乍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特别是蔡襄作于宋皇祐(1049年一1053) 《茶录》影响最为深远。从文献证明了在公元1050年左右建盏开始流行,并胜过陆羽《茶经》中越瓯为上的越瓯,登上主导地位。而建窑开始生产黑釉茶盏当在公元1000年到1050年之间。

  到了元代,后代文献追溯时有“入元犹盛”之说。但总体上此时建窑系的其他窑场的黑釉盏呈现泛滥之势,底足边平切一刀是此时黑釉茶盏的普遍特征,而质量上普遍不佳,可能与此时点茶法更倾向于平民化有关。同样建盏的烧制质量和规模在元代也已大不如前。1991年到1992年营长乾窑址发掘中发现,原来专烧黑釉瓷窑场在元代初年后又开始烧造青釉产品。证明元代规模已有缩小趋势。 从新安海底1976年到1984年十次打捞出水的文物来看,元代建窑质量已普遍不佳,建窑系其他窑的产品比例增加。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盏于1979年复烧,1981年仿宋兔豪建盏复烧成功,此后,有许多当地人投入建盏复烧大军,从事建盏复烧的研究和创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仿宋鹧鸪斑(油滴)盏也复烧成功。新世纪特别是10年以后,仿宋建盏以初具规模,15年左右,建盏得到井喷式发展,短短几年间,当地从事建盏烧制的手工艺坊或大的窑厂总计超过三千家,从业人员数以万计。

  现代仿宋建盏,公认的说法:建阳当地高含铁量红土、釉石和草木灰烧造的产品属于建盏。因建盏断烧几百年,很多技艺失传,始有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复烧。时至今日,建窑建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信随着许多有匠心的师傅长期不断改进烧制工艺,建窑建盏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所谓建盏,现在的说法就是建阳区的特色产品__建阳区里生产出来的瓷器茶盏。其实,建盏的名字是秉承宋代建盏的名字而来的,宋代建盏的窑口遗址在现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这个地方大约唐末就开始烧制黑釉的盏,唐末到北宋初这段时期技术并不成熟,烧制出来的盏特点,胎薄,釉也比较薄,盏内下中心有圆凸起。釉色以酱黑釉局多,非常少有出现油滴兔豪釉花。北宋到元初这段时间宋代建盏烧制技术大大改进,质量突飞猛进,有可能是宋宫庭定制为保证质量给予技术支持。宋盏真正入窑一色,出窑千色。有油滴盏,兔豪盏,鹧鸪斑盏,茶叶沫釉盏,灰皮釉盏,柿红盏等等,釉色品种繁多,眼花缭乱。

  水吉这个地方非常长的时间是隶属于建瓯这个地方管辖的(水吉是在1956年撤县为镇划入建阳县管辖)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叫建盏是建瓯的建而不是建阳的建。

  那么广义建盏黑釉系其实有很多窑口出来的盏也叫建盏,比如福清东张窑,闽侯窑,遇林亭窖,……等。

  现在的人烧制建盏全中国都集中在建阳区内,水吉镇占绝大多数。

  这是我对建盏的解释,希望可以帮助你们认识建盏。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运丰机械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