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运丰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假如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改变?

作者:运丰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假如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改变?

  

假如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改变?

  

假如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改变?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如果当时日军没有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那么二战的结果虽然不一定能够改变,但是苏联肯定会在德国和日本的夹击下溃亡。

  众所周知,德国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是在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计划,当时德军主要分为三路,也分成了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三个集团军的战略目标分别为:北方集团军群,负责一路打到列宁格勒并战略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主要进攻基辅方向,越过哈尔科夫后攻占斯大林格勒;中央集团军群是主攻方向,先攻占明斯克,再攻向莫斯科并占领莫斯科。德军计划在1941年占领莫斯科,基本消灭苏联的战争能力。

  在攻占斯摩棱斯克之后,莫斯科门户大开,这个时候德军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进攻莫斯科,德军许多高级将领包括古德里安在内都非常支持此刻进攻莫斯科;另一个选择就是分兵南北两翼以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尤其是当时在南部基辅地区的战役,此刻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如果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南下,则可以包围基辅地区的苏军大集团军,实现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希特勒最终选择了让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南下参加基辅会战,这就为苏联为保卫莫斯科赢得了时间。

  基辅战役开始于1941年7月份,到了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迅速南下,切断了基辅地区80多万苏军的后路,实现了大包围。

  基辅战役一直持续到了9月26日结束,苏军在此战中伤亡近20万人,被俘65万多人,这也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围歼战。

  虽然德军在基辅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也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0月份,莫斯科战役终于打响。此战德军集中了大约190万人,苏军则集中了125万人,战役一开始德军就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攻势。

  在11月15日的时候德军已经完成了对莫斯科外围的作战,即将攻入莫斯科市区,德军计划发动钳形攻势,实现惯用的两翼包抄从而占领莫斯科。到了11月底,因为天气变得异常寒冷,德军的攻势被天气所阻断,攻势越来越弱,大量的重装备无法发挥作用,被德军丢弃。

  而在这一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就是苏联从远东地区调来的40万部队,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莫斯科的保卫战中,如果没有这部分军队,那么整个莫斯科战役苏军的人数就只有80多万人,显然是无法阻挡德军的攻势的,所以如果没有苏联的远东部队,莫斯科也断然守不住,那么苏德战争再1941年就基本结束了。

  很多人有个印象就是日军战斗力不及苏军,比如在诺门坎,苏军就击败了日本最为精锐的关东军,但在当时来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军队的伤亡实际上是比日军要多的,虽然最终获胜的是苏联。

  诺门坎战役,苏军阵亡失踪9,703人,受伤15,251人 ;日军阵亡失踪8,440人,受伤8,766人 。要知道此战苏联派出了他们最为优秀的指挥官朱可夫,而且还是在拥有大量装甲部队的情况下,也只是取得了这样的战果,可见如果日军进攻远东地区的苏军,那么在当时来说至少在战斗力上日军并不输苏军。

  二战爆发前,苏联在远东地区拥有大约70万兵力,战争爆发后,苏联大量征兵,远东地区军队数量一度达到了134万多人。而当时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大约有70多万的兵力,当时因为南下,最终动员了上百万军队南下进攻东南亚地区,如果这部分兵力北上再加上70多万精锐的关东军,那么至少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部队根本就动弹不得,也就无法支援西线战局了。

  如果德国和日本夹击苏联,那么苏联将基本在1941年就失去了继续战争的能力,最多挺到1942年就只能投降了。德国在1941年占领莫斯科之后,就意味着苏联的主要城市已经被德国占领,而远东地区因为日军的进攻,一是无法支援西线作战,二是远东地区的工业也无法正常生产,而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因为苏联远东地区没有遭受攻击,所以也源源不断地向西线苏德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可以说,日军的北上将消灭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同时占领苏联远东地区,而在西线,德军会基本占领苏联的主要工业地区,如此一来,苏联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在1941年失去莫斯科之后,1942年会接着被德国吊打,直到投降。

  如果苏联退出战争,二战也不一定是轴心国获胜,世界上当时还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苏联退出战争之后,日本也必然会进攻东南亚,从而爆发与美国的战争,甚至在苏联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美国会提前加入战争,帮助英国防守德国。而日本也会在太平洋和美国一争高下。由于美国拥有比日本更为强大的海军,因此日本基本不能再太平洋战场上获胜,而德国的海军并不强,面对传统海军强国美国和英国,实际上攻打英国也是力不从心。所以战争结局并不能改变。

  日本如果北上进攻苏联,二战的结果也不会改变。

  1941年6月德国发起对苏联的攻击,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的阶段。网上流传一种说法,有人认为日本当时应该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但日本却去进攻美国,反而拖累了德国,因此日本是猪队友。这种说法其实是毫无根据的,从日本当时的处境来看,南下是它的必然选择。如果纯假设的话,日本选择北上,最终结局也不会更好,有可能会更惨。

  1941年6月,日本得到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后,非常震惊。就在1940年的时候,日本刚刚选择跟德国和意大利结盟,共同对付美国。当时德国外交部的计划是拉拢苏联,建立一个大陆同盟。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对这个计划也很热衷。既然之前已经决定要与美国为敌,那么最好就是能够跟苏联结盟。准确来说,日本得知巴巴罗萨行动时,感觉又一次被希特勒骗了。为什么说又呢?之前日本跟德国签订《产国际协定》的时候,说好一起对付苏联的,结果1939年德国跟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当时就觉得德国背叛了自己。正因为这样,日本才产生了跟苏联缓和关系,转而对付美国的想法。结果1940年,日本选择跟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也就彻底得罪了美国,遭到美国的废铁禁运。现在德国进攻苏联,那么日本该怎么办?

  一直主张建立大陆同盟共同对付美国的松冈洋右这会儿变成了北进派,他叫嚣着要乘机对苏联发起致命一击。经过一番严肃讨论之后,最终没人鸟松冈洋右。诺门罕战役的教训让日本陆军在苏联问题上变得很谨慎,况且从现实层面来说,苏军数量比东北的日军多,日军需要时间集结。相比北方的苏军,南洋的英美实力显得弱多了。海军一直坚持南下作战,去年才定下的方案,海军已经在准备中了,怎么能说改就改呢。南下的既定方案没有改变,松冈洋右只好辞职。

  经过联席会议和御前会议的讨论,日本最终决定对美开战。他们的理由是,跟美国终有一战,虽然胜利的几率不大,但是越晚开战,获胜的机会越小,而1941年下半年是最好的时机。当时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御前会议上说,跟美国妥协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要求日本退出中国,那就意味着几十万将士的血白流了。只能尽早开战,虽然可能会战败,但是要是再等下去的话,不出两年,油料就会耗光,而美国在南洋的防务会增强,另外中国战场也将无法维持。

  说白了,日本南下,就是因为日本所需要的石油等战略物资控制在美国手里。南下,可以抢占石油产地,然后日本还有机会跟美国打。

  如果日本真的选择北上,以当时的情况,日本恐怕会败得更早一点。

  前面说了,促使日本对美国开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源。日本发起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之后,依然能够从美国那里获得所需要的废铁、石油等战略物资。1940年5月,德国发起西线攻势。而美国的态度开始变化,不但开始了对英国援助,对日本也逐渐强硬。德意日三国同盟成立之后,美国立即采用禁运废铁的方式回应日本。1941年7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的回应就是石油禁运。另外,德国发起对苏联的进攻后,美国很快就宣布租借法案的范围扩大到苏联。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北上进攻苏联,而不是进军印度支那南部,日本同样会遭到石油禁运。而日本进攻的苏联远东地区,那时候并没有高产量的石油。日本用有限的库存资源去进攻一个无用之地,怎么看都不划算哪。

  苏联对日本一直有防范,在远东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兵力。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的战斗力已经让日军领教过了。德军虽然在进攻苏联,但是远东地区的军队并没有受到影响。日军在远东苏联红军面前,会有什么遭遇呢?就算日本能打赢远东苏联红军,占领了远东地区,德军也能够占领高加索地区,获得产油区。但对日本来说,高加索产油区太遥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日本投入有限资源去进攻苏联,美国必然会对其石油禁运,日本的飞机、军舰、坦克将很快无油可用,成为一堆废铁。也就是说,海军还没发挥作用,就玩完儿了。日本海军恐怕会心有不甘。

  而美国的石油禁运,必然引起日本的反弹情绪,日本即使打败了苏联,也依然会去攻击美国。但是日本在进攻苏联时消耗了大量力量,而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到时候,美国以逸待劳,要收拾日本,恐怕会更加轻松。另外,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日本短时间无法击败苏联,陷入消耗战,变成了另一个中国战场,日本会因此死得更快一些。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其实二战的很多历史走向,都跟石油牵扯到了必然关系。

  日本这个小岛国除了他们在清末时期夺下的库页岛之外,他们国内是不生产石油的。

  而虽然库页岛能产出一些石油,但是这些微薄的石油产量是根本不足以供应他们使用的,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和美国交易,购买补充了大量的石油。

  在日本展开侵华战争后,他们第一阶段占领下了东北,然后第二阶段开始对我们全国展开了侵略战争。

  刚占领东北的时候,他们是没有遭遇到什么困难的,当时他们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资源,也可以从东北当地富饶的环境中获取资源,几乎是顺风顺水的。

  但是在他们展开全面战争后,他们的资源却渐渐吃紧了起来。

  1941年,美国选择封锁了和日本之间的各方面交易,在美国的一系列的手段下,日本人开始为资源忧愁了起来,其中最让他们忧愁的就是石油。

  那个时候,库页岛的石油产量薄弱、我们国内又没有发现任何石油矿藏的情况下,日本就选择了扩大战线来解决石油烦恼。

  接下来,他们选择了距离自己路途最近、最容易夺取、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个地区就是当时英国人、荷兰人控制下的东南亚。

  他们接下来组建了一支南方军,级别等同于驻扎东北的关东军以及入侵我们本土的中国派遣军,对东南亚展开了南进军事行动。

  为此,他们后来甚至不惜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军事基地,以保障自己能在不受美国海军干扰的情况下从东南亚运回石油。

  很多人觉得日本当时没有选择北进苏联,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不顾大局。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不理智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南进相比于北进是日本人当时最好的选择。

  日本没有选择攻打苏联,最主要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他们在诺门坎战役中遭遇的挫败有多么巨大。

  从当时的状况来说,美国是一点都不比苏联弱小的,日本为了东南亚的石油都能轻易对美国爆发战局,又怎么可能会因为诺门坎战役的一点点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大局呢?

  苏联当时是获得了胜利,但结果却是惨胜的。

  按照日本当时军国主义下那种狂热不要命的态度,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是不会因为这次挫败而退缩的。

  但是在他们深思熟虑后,他们放弃了和德国联手夹击苏联的可能。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选择,是因为他们觉得进攻苏联是没有必要的、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

  当时日本对石油资源的渴求非常迫切,而苏联本身也拥有着大量的石油,但是这些石油距离日本却非常遥远。

  苏联当时的石油资源大多数出产于他们接近欧洲的高加索地区,这些地方是苏联当时石油出产的核心地带,出产了苏联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

  而在苏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西伯利亚,当时是没有探测发现出石油资源的。

  如果当时日本人攻打了苏联,那他们在打到东欧之前,将要面临无法获得石油资源的尴尬。

  而在打通了这些重要关卡后,他们还需要一路从东打到西,跨过苏联漫长的东西线,突破苏联可能在此期间部署于路途中的抵抗军队。

  经过千难险阻,才有可能杀到东欧地区和德军会合,并在东欧地区和德军分享石油资源。

  在这个可能之中,日本想要获得石油是极其吃力的。

  而且在这种情况中,他们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他们打到了东欧地区,德国人愿不愿意跟他们分享东欧地区的石油资源呢?

  与其跑过去跟德国人分享最后还不一定可能得到的苏联石油资源,独自霸占东南亚石油资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诱惑力是无与伦比的。

  在这种种的情况下,他们就自然而然选择了南进。

  如果当时日本选择和德国联手攻打苏联,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在历史中是不会发生的、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立刻向法西斯轴心国宣战的事情也不会那么早得发生。

  但是按照美国在珍珠港事变前对日本以及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我们可以断定美国在未来是一定会参与进二战中的,只不过是时间长、时间短的问题罢了。

  在抗战爆发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工业基础那么薄弱、武器那么落后、军阀混战分化那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攻打我们都那么吃力。

  然后在美国随之而来的支援下,他们还是会遭遇到一样的结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会有大的改变。

  日本有120万大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预计可以使用的额外兵力最多100多万人。

  后来日本用于南下作战的南方军,不过75万人。

  如果日本出兵100万攻打苏联远东和外蒙古,苏军必须也使用100多万人来对付。

  但苏军还是可以应付的,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就是对付日本的,规模相当宏大。

  1938年6月28日,该集团军扩编为远东方面军。

  在苏德战争最困难时期,远东方面军曾经将一部分兵力调往西线前线救急,但主力基本没动。

  远东方面军向苏德战场抽调23个师(其中步兵师16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1个)、19个旅(其中:步兵旅3个,空降兵旅3个,炮兵旅13个)和航空兵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300门、坦克约2000辆和其他技术装备。此外,开赴前线的补充兵员有10万余人。

  但是,调动这么多部队,不代表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没有实力。

  即便是在莫斯科最危险的时刻,远东方面军主力也没有动,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规模。

  这说明斯大林的头脑很清醒,知道日本的威胁。

  根据林三郎的《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一书中记载,从1941年到1945年,远东方面军兵力分别为

  135万、130万、115万、117万、120万。

  而此时的苏军不是以前的苏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武器装备、兵员素质、战术战法都有极大提高,比日军强多了。

  那么,即便是以苏联远东方面军现有规模,对付100多万日军还是有把握的。

  退一步说,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领土辽阔,自然条件恶劣,是非常不适合用兵的地方。

  20年代日军曾经出动8万干涉军,进入过内战混乱中的西伯利亚,最终被红军赶了出来。

  日军对西伯利亚条件的恶劣心有余悸。

  也就是说,即便苏联远东方面军不是日军对手,只要层层堵截,步步后撤,依靠远东和西伯利亚巨大的面积,也绝对能拖死日军。

  仅仅西伯利亚就有1200万平方公里,比中国还大,具有非常大的战略纵深,日军难以速战速决。

  所以,如果日本夹击,苏联和苏军都会非常困难,但仍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至少二三年是没有问题的。

  欧战是1939年爆发的,苏德战争是1941年6月爆发,美国是1941年12月珍珠港被袭击后参战。

  即便没有珍珠港被袭击,美国参战也是必然,最多推迟到1942年而已。

  当时德日联手仍然没有击败苏军,那么等到美国参战结果还会是一样。

  甚至因为日军北上打苏联没有南下,此刻美军参战以后日军就会严重缺乏石油。

  美军和日本拖一拖,就会比较轻松的击溃缺乏油料的日本联合舰队,大获全胜。

  所以,日本北上夹击苏联,难以改变战局。

  大家别把斯大林当做傻子。

  肯定会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二战期间日本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很多人都偏向于神化苏联,认为苏军是不可战胜的,苏军总指挥朱可夫是宇宙第一名将,当年的苏联红军是见鬼降鬼,遇魔伏魔,天下谁也不是苏军的对手。

  咱们本着唯物主义思想来看,世界上哪有不可战胜的军队?这是典型的封建迷信!如果苏军真的天下无敌,那么苏联早就一统世界了,还有什么冷战可言。

  苏军不是不可战胜的,德军就曾将苏军按在地上摩擦,朱可夫也不是战无不胜的,朱可夫打仗就是靠人海战术,朱大将军不怕牺牲,打光了一个团,那就再拉过来一个团,打光了一个师,那就再拉过来一个师,只要苏联还有人,往前线堆就是了。

  按照朱可夫的要求,在战争开始之前他手中有多少人,战争结束后他手中照样还得有这么多人,反正不管怎么样,朱可夫手中的兵力不能减少,只能增加。如果兵源不足,那就是立即从后方征调。

  当然,现代战争光靠推人是不可能取胜的。由于在战争初期苏军是仓促迎战,因此在最初的大半年中苏联是兵败如山倒,西部地区的许多工业基地完全丢失,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也落入德军手中,苏联的军工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虽然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中苏军取得惨胜,但苏联的整个战争动员能力已经到达极限了,苏德两国也是一直在接触,一直在谈判,反正打不过就谈呗。

  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苏德之间的实力对比才发生了转折。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迅速参战,虽然美军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出兵欧洲(跟德国开战要再英国准备很久),但美国在第一时间就展开了对苏联的大规模物资援助。

  大家不要小看美国的援助,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规模是相当庞大的,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为苏联提了102亿美元的物资援助,单军用汽车一项,美国就给苏联送去了40多万辆,这里面包含了各类轻重型坦克,运兵车,轻重型卡车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飞机也有1.4万架,以及炸药325784吨,其中无烟火药129667吨、729138吨。

  在美军援助之前,苏军的指挥官只能将命令下达到营、连这个级别。而在得到美军大量电台的援助后,苏军指挥官可以直接指挥班级作战,作战效率大大提升。

  另外美军还援助了苏联大量的粮食,极大的保证了苏军的后勤补给,在美军的援助清单中甚至还有巧克力。正是在美军的支援下,苏联才有了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底气。

  因此没有什么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德军如此,苏军如此,美军亦是如此!

  日本在二战时期并不畏惧苏联,大家不要小看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对于当年的日军来说,只要天皇一声令下,太阳也得给打下来。

  作为日本的盟友,德国是非常希望日军攻打苏联的,这样可以对苏军形成东西两面夹击,减轻德国的压力。而日本也曾想过进攻苏联,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人之一的石原莞尔就强烈建议北上攻打苏联。

  石原认为苏联在完成工业化后肯定会对外扩张,而苏联在亚洲的扩张方向肯定就是满洲,因为满洲物产丰富,并且旅顺和大连还是不冻港,这是苏联梦寐以求的(海参崴并非不冻港,海参崴海域在冬季还是要结冰)。

  在石原莞尔的战略中,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应该对国民政府进行怀柔,不应再与中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同时还要跟美英保持良好的关系,从美英那里得到石油和橡胶这两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在获得美英的支持后,日本就可以与德国配合,全力攻打苏联,夺取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不得不说,石原莞尔的大脑是十分清醒的,他充分认识到日本与美国开战是不可能取胜的,双方国力有着巨大的差距。对于日本与美国开战,石原曾说道:“如果说这场战争需要1万元的话,英美实际上有100万元,而日本只有1千元,这种差异只能用战略来弥补,而不能用什么‘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口号来弥补”。

  并且石原也一针见血的指出,如果日本攻打苏联,美英即便不支持日本,也肯定不会去支持苏联。万一日本没打过苏联,美英绝对不会坐视苏联南下,必然会拉日本一把。就算局势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以苏联海军的实力也不足以威胁日本本土。但是倘若日本与美英开战,苏联却很有可能落井下石。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石原的预测,苏联为了稳住日本,在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约定双方维持和平。而在日本的施压下,苏联停止了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直到美国参战前,国民政府一直都是孤军奋战。

  《苏日中立条约》保证了苏联东部边界的安全,但是在苏德战争结束后,苏联便以对日作战为筹码,从美英那里捞取了不少好处。

  1945年8月8日苏联撕毁了《苏日中立条约》,正式对日本宣战,狠狠地从背后捅了日本一刀子。

  从某种方面来讲,日本确实是被苏联给坑了,而这早就在石原莞尔的预料中,因此他当初极力要求日本北上攻打苏联。

  不过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军部拒绝了石原莞尔不要扩大对华战争的建议,反而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在华的军事行动严重侵犯了美英的利益,日本与美英的对抗也越来越严重。

  之后随着美国对日本制裁日趋加重,日本军部最终确立了与英美开战,夺取东南亚的战略,北上攻打苏联的想法就此搁浅。

  试想,如果日本真的攻打苏联,那么就凭苏联在远东的那70万人根本挡不住关东军。要知道在诺门罕之战中,苏军以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对于日军的一支偏师,伤亡率竟然还比日军高!

  并且苏军在远东作战还有个致命的缺陷,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力有限,苏联很那在短时间内调运大量兵力和物资。诺门罕之战双方投入总兵力不过20万人,苏联的铁路系统就已经接近崩溃了,如果日军倾兵来犯,苏联的后勤补给根本跟不上。按照诺门罕之战的伤亡比粗略推算,如果日本出兵200万进攻苏联,苏军至少要300万才能顶得住。

  要知道在二战末期,苏联准备了三四个月也不过在远东集结了150万人,这几乎就是苏联的调兵极限了。

  所以日本若真的与德国夹击苏联,那么二战的走向很可能发生改变,即便是拥有100个朱可夫,苏联也很难力挽狂澜了。

  谢谢邀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曰,意三国结成了法西斯轴心国,鉴于这一点,日本配合德国率先进攻苏联是极有可能的,做为苏联也是有准备的,基于假设,咱们分折一下结果到底会怎样?

  选择进攻的最佳时机应在1941年的6月22日与德国同步进行,形成两面夹击的事态,使苏军忙于应对东,西两条战线的威胁,造成内部恐慌,混乱,从而一举取得战争的胜利。

  就在德军向苏联进攻之时,苏联在远东驻有70多万军队,布署1万门大炮,3188辆坦克,飞机4140架,日本想要取得胜利必须速战速决,要想速战速决必须在军力上强于苏军,就38年7月日苏在张鼓峰和沙草峰的战斗以及39年的诺门罕战斗来看,日军的战斗力是远远不如苏军的,那么日军必须配备更多的军力和更多的军事装备方能取的速战速决,起码需要100军队,5000架飞机,而当时日本总共只有3500架飞机,还是隶属于海军和陆军两个部门,就算全部都用上吧,要想速战速决也是不可能的,这些还只是停留在战争初期,事实上到了12月中旬,苏联已增加兵力到134万,飞机,坦克的数量和质量都要远大于日本,日本的三八大盖还要面对苏制波波沙冲锋枪,就是三辆日本坦克也撞不过一辆苏制T一34,国内生产能力更是几倍于日本,即使日本有生产能力,钢铁,橡胶,石油也没了,总不能不烧油,不装轮胎吧,苏联人口更是三倍于日本,基于这些原因,日本最多只能凭军国主义的战斗意志在西伯利亚打消耗战,或者最多占领几座不大不小的没多少人的城市,对于1200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丢失几座城市对于苏联不算什么,由于日军的参战,苏军在对德保卫战中,无论军力,后勤都会受到极大的牵制,战斗意识也会有所丧失,有可能德军真的完成三路大军对苏西部的占领和控制,那么苏联政府只能迁到乌拉尔山脉以东,如果此时美国还不参战,苏联只能和德国签城下之盟了,而日本占领的一些领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荒凉的西伯利亚没有什么战略资源可利用,而国内储备的石油,橡胶也被用尽,又不可能也到高加索地区去得到些石油补充,那样的话会和德国产生矛盾的,最后“铁哥们”的轴心国就变成交战国了,唯一只能乞求德国的支援,最后也不得不跟苏联搞谈判,谈判的结果就是苏联承认日本对满州国拥有主权,北海道以北所有岛屿归日本,然后日本撤出西伯利亚,这是日本取得的最好结果,但此时的日本己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了,得到怕只是一纸空文,二战不会因此而结束,因为苏联的实力还在,英国也不会坐视不管,最终美国一定会加入到二战之中。

  所有的都是基于假设,还是对日本最有利的假设结果,日本能得到的只是暂时的,但二战的结束的时间会延迟,战争的伤亡会更大,日本所要补充的战备资源只能靠德国的施舍,只能看德国的脸色行事,靠乞讨,乞求来得到,到不如自己去争取,所以日本没有配合德军攻打苏联,而是轰炸美军珍珠港基地,自己到东南亚去获取石油和橡胶来维持侵略野心了。

  最终侵略者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

  谢谢阅读

  我觉得,大的结果不会改变,但是二战的时间将会延长。

  如果小日本不去招惹太平洋的美军,那么,罗斯福不可能在1941年便会对日作战。也就不会有太平洋上一系列的对日攻击,更不会有随后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这样,日本用于太平洋的100多万精锐部队,便可以从东北直接攻击苏联,加上驻守的关东军,最多可以有150万以上的兵力投入到对苏作战。

  当时,苏联疲于应付西线战场的德国人,对于东线战场,我认为留守的远东方面军,仅够用于防守。

  不过,并不代表斯大林对于小日本没有防备。保守估计,远东方面军尚可抽调20个左右的师,尽管都是二流的部队。

  总体来讲,苏联的远东军总计可用人数不超过130万左右,而小日本可以有150万以上的兵力。但当时的苏军,已经在战争中脱胎换骨,武器装备和战术战法都有极大的改观,虽然是二流的苏联军队,但战力要强于日军的精锐部队。

  同时,本土作战的苏军,依托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便战争初期会稍处被动,但只要背靠战略纵深,逐步后撤,抵挡住小日本应该不是难事。

  东西两线同时发力,苏联的形势一定会非常紧张,但是!如果能够相持一到两年时间,英美等国必然能够从欧洲战场抽身来援。

  所以,如果德日两国同时攻击苏联,相信二战的结果不会发生改变。但!苏联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牺牲。

  这个问题老梁拉回答。

  日本配合德国人整苏联?说句不好听的话,他这就是猫舔狗鼻子,这就算是没事找事。

  日本人这是嫌弃自己命太长了,这着急的非要找他们家天照大神给自己弄俩排位是咋的?

  要俺看,日本人要是干这么干,二战的结果不仅不会改变,他比德国人还完蛋的快。

  估计有很多小伙伴就要说了:“你快拉倒吧,日本和德国这么一夹击,苏联人能撑的住?你不知道双拳难敌四手吗?”

  咋不知道呢?但您记住了,二战这是一个国际事件,他可不是一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你日本人和德国人对苏联人玩夹击,其他国家也不是看客,光在那喊口号,赚吆喝去的。

  日本人的背后有咱中国人夹他的肉饼子,德国人的背后还有英国人捅德国人的大腰子呢?

  原因是,英国人被德国人已经压到了英伦三岛上出不来了,后来应苏联的要求,派过一些个人去搅和德国的后背,搞所谓的开辟第二战场的事,结果上去的人,他活下来的没有多少个,感觉英国人也就那么回事,压根就不会对德国人造成任何的威胁。

  可您要记住了,丘吉尔点头答应苏联人在德国人的背后搞事,那是在斯大林反复的要求下进行的,英国人一个是确实没有准备好,二一个是他还不想着急的下场,搅和到苏联和德国人的战争当中去,所以那仅仅是一个走形式而已。

  日本和德国人真要是形成了对苏联的夹击形式,你看看英国人着急不?

  毕竟瞅那架势,德国人把整个欧洲干趴下,拿到苏联的各种资源,外加人口资源之后,你感觉他下一步将会拿英吉利海峡对过的英国咋办?

  显然一顿凉拌是跑不了的,英国人要为这个最坏的结果,也得出头。

  至于您说的英国人不是对手,但您别忘记了,边上还蹲着一个卖东西的美国人,这家伙那会是谁的钱都赚,不管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

  但他可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在地球上,毕竟想要在世界上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这就是美国人的心思。

  那么美国人必然会在各个方面节制德国人,并且给英国人必要的东西,而那套所谓的《租借法案》就会早早的抛出去,而不是等着榨干英国人最后一滴可以流通的毛毛钱,等着英国人将他们的企业以打骨折的价格卖给他们美国人了。

  物资的输入英国成为必然,没准美国人还会提前下场了。

  虽然咱抗日初期,确实让日本人压着打,大半个土地都让日本人给占了过去。

  可咱还是有实力的,别的不说,武汉战役结束之后,咱和日本已经形成了对峙,进入了他打不动咱,咱也啃不动他的时间段。

  可咱要是真真得到了援助,拿到了新式武器,你觉得咱给日本人来个反攻咋样?

  抗战越是往后,咱兵员的战斗力不差,差的是装备而已。就算是差吧,咱用三五个人换他日本人一个人咋样?咱的人口基数就在哪里,日本人换不起的。

  咱缺少的是装备啊!那么苏联人在自己被日本人和德国人夹击,您感觉苏联人会不会对咱进行军事援助呢?您要知道民国时期,苏联人的援助比其他国家都是要早的,就有关交往。

  所以一旦出现题主说的如果,苏联装备就会大规模的进入到咱的战场,您别不相信,这种情况绝对会出现。

  毕竟他们只要提供武器,咱提供人员,就能为他拉住日本人,这事不管怎么看都不亏。

  再有就是美国人的援助也会加大,还是那句话,他不愿意看到德国人在欧洲一家独大,统一整个欧洲,从而在世界上多出一个有话语权的家伙,这是美国人无法接受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二战那会美国人也不是没有援助过咱?”

  您要知道援助和援助是不一样的。

  咱给您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知道《租借法案》吧,这玩意弄出来之后,英国人占了大头,大约有63%;接着是苏联,大约占了23%,差不多是英国人的三分之一;跟着是法国6.4%,至于咱这块呢?只有差不多3.2%,比法国都差,只有人家的一半水平。

  就这么点东西,咱去接收的时候,英国人那些个蹲在亚洲这块的三流部队,被日本人打到处乱窜,让他们看守援助过来的装备他们还扣扣索索的,他们认为是他们的,结果等着日本人来了,很绅士一般的交给了日本人,然后很绅士一般的投降。

  而这种情况要是在日本人开始配合夹击苏联人的时候,就会有变化,援助甚至会加大。

  毕竟真正能把日本人给拽住的就只能是咱了,要知道美国人是在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打了日本人,但你别忘记了,日本人的大头部队都在咱这里。

  从太平洋战争开始打到结束,咱地盘上的日本人始终要比太平洋上的日本人多。

  咱的意义苏联人明白,美国人何尝不明白呢?

  反攻日本人的时候,日本人就要抓瞎了,兴许到时候要进攻日本本土的时候,咱的军队番号也会出现在其中了,就算不出现,也会受到邀请的。

  要知道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人为了邀请苏联人进攻日本人,也是付出了代价。

  而咱呢?只要美国人付出军舰,和必要的军需物资就成,您感觉呢?

  当然这一系列的前提,都是题主说的事情会发生之后的事。

  咋说呢?日本在抗战初期,这战斗力确实不错,但随着抗战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咱击毙日本老兵的数量逐渐增多,那么后来补充进来的日本新兵,已经达不到日本最开始的兵员素质了。

  您比方说他们最开始的新兵,都要经过训练的,光实弹射击这一块,一个月就要耗费一百五十发子弹,而后期随着战事的吃紧,战线的拉长,他们急需兵员补充,这已经没有办法达到了。

  而咱的战斗力,随着战事的发展,由弱变强,毕竟咱的士兵就没有那么多的训练,大部分都是从地里头拉出来的壮丁,发一把长枪,这就是算是兵了,扛过一两场战斗还没死的就是老兵。

  咱弱的时候,已经是底线了,之后只能是变强,而不是变弱。

  那么日本人则不同,因为他的士兵最开始都是精挑细选,严格训练,就是为了发动战争一举拿下咱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侵略咱的时候,要说什么三个月灭亡咱大华夏的话,他为这个事准备了可不是一年两年了,所以他最开始的拳头是最硬的,往后打就怂了。

  别的不说,就说苏联打关东军的时候,那关东军都虚了,整个战斗打下来,抓俘虏的时间都比打仗的时间多,您就说吧,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日本人兵员素质越往后越虚弱。

  日本人玩刺刀是很不错,但咱差吗?后期也不差了,不然也不会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打的美国人哇哇大叫,您要知道朝鲜战争和抗战结束的时候可没有几年啊!

  咱最开始的时候,三五个换日本人一个,到了最后,咱不说大话一个对一个吧,俩顶他一个不过分吧。

  所以后期咱要是有好的装备,打个日本人还是可以的,至少能把日本人给拖住,不会让日本人那么轻轻松松的配合德国人去夹击苏联人的。

  不可能啊!德国人那战斗力出奇的牛叉,但他们的闪电战还是被苏联人给抗住了,进而打出了最终的反击战,从而让美国开辟出了真正的第二战场。

  这苏联人要是没进入到反击德国人这一步的话,他美国人也不会那么早发动诺曼底登陆的。

  您要知道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早就开始呼吁了,不管是美国人和英国人始终不接着茬,最终答应了,还跑到非洲硬生生的拖了一年,瞅着斯大林格勒战役把德国人的进攻势头给打瘸了,跟着库尔斯克战役把德国人最后的战略预备队给打没了,这两场战役中间的时间点上才发动的诺曼底登陆,选择的时间点刚刚好。

  所以日本人有苏联人的战斗力?你快拉倒吧!

  别说什么诺门坎战役,苏联人伤亡惨重,还险胜的,苏联人要是险胜,日本人还缩吗?会逼着他们的军官自杀谢罪吗?不可能的!

  如果苏联人真是惨胜的话,日本人只会加大砝码,继续进攻的,日本人也不傻。毕竟要是按照日本人喜欢没事赌国运的性格,你给他一点颜色就灿烂,他不打下去都不可能。

  只能说明日本人看到了自己压根就不是苏联人的对手,绝望了,这才使用固守的方式,不在北进了。

  咱别的不说,就日本人那九七式坦克,说是中型坦克,说不好听的用一辆卡车都能把他撞翻了,你让这么个东西怼苏联的T34?开玩笑呢吧!

  日本人的歪把子和三八大盖貌似对上咱很好使唤,但您别忘记了苏联人的波波沙可不白给。

  您也别和咱说波波沙的射击距离太近,一百来米二百米的距离,三八大盖能打一千多米啥的。

  苏联人那是跟着坦克进攻的,啥叫步坦协同?日本人不会,苏联人玩的可溜了。

  你一千米咋的啦?人家铁疙瘩在前头顶着,你到是打一个试试?打不动的话,一百来米的时候,瞅瞅谁的火力牛叉?

  日本人那九二步兵炮遇到苏联人的喀秋莎,来喘口气试试,一顿火箭炮下去,整个阵地都翻过来炒了一遍。

  这东西德国人听见那声音都感觉到了绝望,别说日本人了。

  再有,西伯利亚这块压根就没有开发过来,日本人要是来的话,他有多少卡车?就两条大长腿的话,过不来吧!

  您也别忘记了,苏联人搁在这个方向上可有着几十万的部队,防的就是日本人耐不住寂寞,要赌一把。

  最后一条日本人不管北进还是南下,目的是资源,他要是上西伯利亚,资源?难喽!开发都没有咋开发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1941年日本做出了一件十分疯狂的事情,偷袭美国珍珠港,开始正式南下作战,有人说是因为日本的这一错误决定才导致二战轴心国失败的,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听小编娓娓道来。

  提起二战这段历史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日本并没有选择和自己的轴心国伙伴一起联合起来攻打苏联,而是选择了南下。最终本来略显优势的德国,没有得到日本的帮助,而对战的苏联则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帮助,使得德国腹背受敌,从而造成了惨败。

  当时的日本和德国都属于轴心国,交往也比较密切,日本在二战初期也与苏联红军交过手,虽然失败了,但凭借日本二战初期的军事实力仍可以与苏联一战,一旦夹击苏联成功,日德在西伯利亚成功会师,二战的历史真的可能被改写。那么,当时的日本为什么一定要南下呢?这其中又有什么缘由呢?

  日本向来都是一个野心很大的国家,当时的南下的决定也一定是日本军方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这也是最符合当时日本国情的选择,首先在战争初期,日本的军事实力和野心没有达到疯狂的程度,在苏联面前还显得很弱小,在诺门罕战役之后便与苏军处于长期对峙状态。当时德国也没有和苏联撕破脸,还有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限制,也就不存在日德夹击苏联的可能性。

  到了战争中期,日本的主力部队长期陷在中国战场的泥潭中,对中国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才是日本最主要的战场,日本在中国投入大量的精力,寄希望于一举击溃中国军队,计划失败后打乱了日本后面的侵略节奏。

  其次,虽说日本德国是法兰斯轴心国,但是无利益不朋友,他们的结盟全都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并没有和德国交心。在诺门坎事件中,德国人已经和苏联签订过条约,所以很大程度上日本是对德国有着极度的不信任,所以即使在二战的后期,德国不断地向日本进行怂恿,但是日本始终无动于衷。日本人在掂量自身的利益的同时,当然不希望再增加苏联这个敌人。于是也就很好的避免了参与这场战争。

  综上所述,我认为二战的结果被改写的几率不大。日本毕竟是一个军国主义思想十分浓重的国家。他们没有长远的战略思想而只顾短期的利益,所以说注定还是没有走长远,不过当时南下选择也毕竟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从长远来说,无论南下或者是北上,如果没有一套严谨细致的军事战略和大局观,是注定会造成最终的失败的。

  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最终结局不会改变,但是会影响苏联的反攻进度。首先,日本如果选择北上战略,对苏联的威胁并不大。

  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并未放松对日本的警惕,虽然从远东地区抽调了一些部队加强欧洲战场,但是依然保留了大量的部队,甚至在补充了一些新编部队以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总兵力还得到了加强。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军在远东地区共有703714人,而到1941年12月1日,远东地区的苏军增加到了1343307人,而到了1942年7月1日,苏军更是达到了1446012人。当然,苏军在远东地区的部队很多都是先组建的,其战斗力和欧洲战场的部队不能相比,坦克、火炮、飞机的装备数量也远低于欧洲战场,但是依托要塞进行防御还是没问题的。

  而日本关东军鼎盛时期不过70多万人,坦克、大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苏军差的多。加上日军缺乏汽车,后勤难以保证,因此无法对苏军构成什么威胁,更谈不上牵制苏军。

  很多人把美国参加二战归咎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正确。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前,在1941年的3月,美国就通过了《租借法案》,宣布所有和轴心国交战的国家都可以得到美国援助。

  除了物资援助之外,美国还派遣舰队协助英国船队护航,并公开表示将会直接攻击任何看到的德国潜艇。在美国正式参战前,美国的驱逐舰和德国的潜艇就已经发生了交火,并有美国驱逐舰被击沉。

  实际上,美国此时对德国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不公开宣战仅仅是因为美国还没有完成战备而已。偷袭珍珠港只是让美国参战的时间提前,但是不会改变美国参战这个结果。所以即使日本北上,美国最迟在1943年一样会参战。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很多物资需要进口,南下就是为了夺取东南亚石油、橡胶、粮食、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北上的话军事压力更大不说,关键是苏联的远东地区一穷二白,人口不足百万,一没资源二没工业,连农业都不能自给。

  日本如果真的北上,那么在美国的禁运下其国内的工业将面对原料匮乏的窘境,其军事实力也会迅速下降。而另一方面,如果日本不进攻东南亚,那么到中国的战略通道滇缅公路就不会受到影响,中国可以获得更多的援助物资。

  此消彼长,日本在中国战场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而进攻远东地区失败以后,日本陆军将面临崩盘的可能。所以日本的失败将会比历史上更早。

  但是日本进攻远东地区虽然不能对苏联陆军构成太大威胁,不过日本海军可以封锁苏联的太平洋地区各港口。这么一来历史上从美国运送援助物资到苏联的太平洋航线将不能使用,苏联获得的援助物资将会减少很多。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而且美国虽然不会改变参战的结果,但是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肯定会推迟直接参战,这对德国也是利好消息。因此德国的失败时间将会推迟。

  当然对德国不利的一面时,因为美国推迟参战,那么德国有可能会坚持到美国研制成功,并享受到核武器试验场的待遇。

  所以总的来说,日本北上不会完全改变二战的结局,不过日本可以通过牺牲自己来换取德国晚一些失败,并失去世界上第一个遭到攻击的国家的殊荣。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运丰机械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