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运丰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甄嬛传》苏培盛为什么会背叛皇上?

作者:运丰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甄嬛传》苏培盛为什么会背叛皇上?

  

《甄嬛传》苏培盛为什么会背叛皇上?

  

《甄嬛传》苏培盛为什么会背叛皇上?

  如果没有崔槿汐,苏培盛还是皇上的好“苏妃”,事事为皇上着想,至死追随皇上左右,说白了,一个女人毁了苏培盛与皇上之间的“情谊”。

  苏培盛是打小就跟着皇上的老人,宫中妃嫔但凡有点脑子都该拉拢而不是反推,看皇后对苏培盛的态度就知道,苏培盛虽是太监,却比朝中大臣还有话语权,有时候他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当初丽嫔嫉妒甄嬛专宠,特意跑到太后耳边告状,引得太后提点皇上要雨露均沾,皇上恼怒但不言语,幸得苏培盛机灵,提前跟内务府的人说丽嫔的绿头牌沾灰了,就这样丽嫔被冷落了好久,皇上还没发落她,苏培盛就把这事办漂亮了。

  但有些妃嫔就是看不起这些太监丫鬟,祺贵人在滴血认亲时主张拷打槿汐,苏培盛出面反驳“慎刑司那种地方,不死也得脱层皮,即便是还人清白又如何,”后被甄嬛反杀的祺嫔被打入冷宫,得知瓜尔佳氏一族被自己牵连,偷跑出冷宫,被苏培盛命人乱棍打死,拖至乱葬岗。

  甄嬛生下胧月远走甘露寺,后身怀六甲被迫要重回宫中,槿汐为了拉拢苏培盛,想与他结为对食,苏培盛虽对槿汐有情但又不想勉强,便一再对她们主仆给予帮助,甄嬛得以回宫少不了苏培盛的功劳,槿汐感激时不时的关心他,此举动被敬妃得知告发他们秽乱后宫,皇后借机打压甄嬛,把槿汐和苏培盛直接发配慎刑司受刑,慎刑司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甄嬛知道,皇上怎会不知。

  但碍于皇家颜面,皇上有心救却吐不了口,甄嬛为救他们东奔西走,求皇后、托端妃,能走的关系都走了,苏培盛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他出来之后并未放弃与槿汐的对食,仍然想求得皇上的同意,最后皇上一句“就当我什么都没听见”,虽没同意但也默认,竟也让苏培盛感激涕零,从这里可见苏培盛对槿汐真是痴心一片。

  甄嬛生得双生子,皇上问甄嬛求什么恩典?甄嬛二话没说,直接替槿汐和苏培盛求了光明正大在一起的恩典,苏培盛既以得到如此优待,内心已慢慢像甄嬛靠拢。

  后经历了滴血认亲、摩格进京、甄嬛和亲等事件,皇上开始疑心甄嬛与果郡王有私,并派夏刈暗查果郡王家书,果不其然,果郡王的每封家书都有熹贵妃安等字样,杀心顿起,特意找来甄嬛让她证明自己与果郡王无私情。

  当时苏培盛不在,伺候皇上的只有小夏子,而甄嬛借口要回去更衣,也被皇上拦下,可见皇上是怕她回去通风报信,一直叫小夏子陪着她去见果郡王,如果换做苏培盛在场必然不会把甄嬛逼的如此狼狈,在后期,皇上甄嬛疑心时,对苏培盛也不在信任,苏培盛未雨绸缪,早就知道皇上对他不似从前,早早改投明主才有出路,更何况这个明主还是他媳妇的主子。

  改投甄嬛,既保全自己又能跟槿汐双宿双飞,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苏培盛并不是莽撞之人,在放弃皇上这颗大树时,就找好了出路,纵观当时的后宫已是甄嬛独大,皇上被所谓的药丸掏空身体,甄嬛秘密处置了夏刈,暗自操控皇宫,皇上一死,苏培盛便可和槿汐过安稳日子,不过寄人篱下,刀口舔血的日子,苏培盛投靠甄嬛是稳赢的。

  苏培盛是从皇帝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一直到最后老了,才换了一个新的太监。虽然苏培盛算得上皇上眼前的红人,不过皇上却并没有真的把他重视起来,这也就导致了后来苏培盛的背叛,间接导致了皇上被甄嬛毒死的事情。

  苏培盛挨了一刀,没了儿女送终。整日家伴在帝王左右。战战兢兢,讨好献媚的日子不好受。他能做的,只有多多捞取钱财,以备年迈时不受困苦。他内心渴望的,就是晚年时能有一个合心意的人相伴,不至于寂寞沙洲冷。瑾汐的回心转意,让苏培盛喜出望外,为了瑾汐,自然也爱屋及乌的帮了甄嬛的大忙。

  皇帝派夏刈正在调查的是六阿哥的血统问题。毫无疑问,一旦事发,熹贵妃整派都将会被打掉。如果皇帝不弃自己,皇帝会像当初笼络嬛嬛斗华妃那样, “来,我给你个机会,陪我演一出戏。” 像笼络甄嬛杀果郡王那样, “来,我知道他不好,你帮我搞他,事成之后你就洗脱嫌疑。” 像笼络太后杀隆科多那样 “来,以前的事我都知道,干掉他我们就翻篇了。”

  不好说皇帝真给了那个机会的话会怎么样,我偏向于他会选择自己,放弃槿汐。那故事的整个结局都将被影响,所以作者也不得不让他无路可走。并不生硬,因为皇帝的疑心病却是如此。苏培慎无路可选。

  不是苏培盛先背叛皇帝的,而是皇帝已经不信任苏培盛了!

  皇帝给果郡王赐毒酒那次,全程都是小夏子在左右侍候监视甄嬛,而苏培盛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夏刈刺探的果郡王给浣碧的家书里,每一封都有”熹贵妃安好”字样,皇帝杀心又起。

  皇帝直接对甄嬛说:一切朕都安排好了,他此刻在桐花台等着朕与他宴饮,你代替朕,朕等你的好消息(皇帝把毒药按在甄嬛手心)。

  此刻全是皇帝身边的人,皇帝不让苏培盛在场,甄嬛消息无法递出,只有说:容臣妾更衣。

  皇帝一把攥住甄嬛说:用不着更衣!朕的嬛嬛永远是那么美丽,朕若是老十七也会甘心情愿地喝下你亲手调制的毒酒。小夏子,送熹贵妃去桐花台。

  小夏子端着毒酒,寸步不离地把甄嬛送到了桐花台。果亲王听到推门声,以为是皇帝到了,赶紧躬身说:给皇上请安。

  小夏子:皇上宿醉未醒,让娘娘先陪王爷饮酒,奴才这就去请皇上。

  小夏子招手,把侍候的宫人都带出去,并带上门,屋里只剩下甄嬛与果亲王。

  甄嬛得以从甘露寺回宫,全凭苏培盛一力引导,现在皇上知道甄嬛与果亲王有私情,怀疑双生子不是他的孩子,苏培盛自然脱不了干系,让夏刈调查此事时,自然也会知道苏培盛把他查书信告知熹妃之事,悉数报告皇帝。

  而且崔槿汐对甄嬛死心塌地,苏培盛早已不自觉地偏向甄嬛,这些皇帝自然明白,所以皇帝在毒死果郡王这件事上瞒着苏培盛,只用夏刈与小夏子,而小夏子与皇帝配合的也是圆满、妥贴。

  甄嬛从桐花台出来后,小夏子上前:娘娘出来了。

  夏刈也从台基下上来:奉皇上旨意,若是娘娘出来便宣读圣旨,若是除了娘娘之外还有别人出来,那么无论娘娘也好,谁也好,一律格杀无论。

  甄嬛直着嗓子说:本宫安然无恙,巳经出来了,果亲王暴毙。

  小夏子过夏刈从怀中掏出的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宫失德,朕遥感六宫无主,故令熹贵妃暂领六宫事宜,位同副后,钦此。

  小夏子读完对甄嬛说:娘娘,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喜事。

  甄嬛像没有听见,神情恍惚地往前走。小夏子搀住说:皇上知道娘娘累了,让奴才先扶娘娘回宫。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不仅后宫中的妃嫔女人深有体会,就连宫女太监都明白。皇帝是天子,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死和荣辱,一句话夺人性命,绝不是也不是说着玩。当然那些能在能够在御前侍奉皇上的奴才也都是十分有地位的。

  在《甄嬛传》中陪了皇帝半辈子的后宫第一太监苏培盛就拥有这样的无上荣耀,普通宫女太监害怕他,妃嫔要给他面子甚至想巴结他,就连身份贵重的皇后、华妃都要顾忌着他一点。

  后宫里陪着主子身边时间长的奴才大多也都是忠心不二的,皇后身边的剪秋,华妃身边的颂芝,甄嬛身边的崔槿汐,沈眉庄身边的采月,都是各位主子身边最忠心耿耿的人。

  苏培盛也是陪了皇帝半辈子,对皇上一直也是尽心尽责,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最后苏培盛背叛皇帝,转身投靠了重新回宫的甄嬛。到底是什么让他放弃的皇上而投靠甄嬛呢?

  甄嬛能够重新回宫,最需要感激的人不是她的好姐妹沈眉庄,也不是成全她回宫的爱人果郡王,而是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崔槿汐。

  崔槿汐是在甄嬛入宫后就陪在她身边的,陪着甄嬛经历了大风大浪,看过了后宫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看着甄嬛一步一步的从那个不知后宫危险的单纯女子变成了如今满眼都是回宫复仇的贵妃。

  崔槿汐跟苏培盛是老乡,又相熟,两人的情分也不算少。几次在甄嬛落难的时候,都是崔槿汐求着苏培盛让他帮着甄嬛。在甄嬛对皇帝心灰意冷时决定离宫修行后,她也甘愿陪着甄嬛共同出宫。

  在甄嬛决定回宫复仇时,又偷偷跑去找苏培盛,用自己与苏培盛结为对食的代价,换来苏培盛故意引起皇帝对甄嬛的关注,把皇帝引到凌云峰上。也正是因为崔槿汐是苏培盛喜欢的人,他才会不顾那么多地投靠了甄嬛。

  甄嬛借着怀孕由头如愿再次回宫,刚安顿下来就立刻招兵买马,拉拢了后宫中许多有地位的妃嫔,比如端妃,敬妃,欣贵人,宁贵人,让这些人与她一起做事,扳倒皇后。

  其中有一次皇后抓住了崔槿汐与苏培盛对食的把柄,直接告发到了皇帝那里,苏培盛与崔槿汐二人双双被发配到慎刑司,甄嬛出于对崔槿汐的担心,更是在自己怀孕之际还跑去慎刑司,为的就是让崔槿汐放心,过不了多久一定能出来。

  最后她请端妃帮忙,晓之以理借着孔孟的一番言论推翻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言论,动之以情后宫有两位有孕之人,不宜流血,才让皇上网开了一面,放了崔槿汐和苏培盛两人。

  更是在生下双生子之后,借着皇帝高兴的劲头,把崔槿汐许配给了苏培盛,让他俩能够光明正大的在一起。苏培盛对于甄嬛这样对他好的情分不可能是不感激的,因此而投靠甄嬛倒也说得过去。

  苏培盛陪了皇帝半辈子,皇帝是什么样的性子没人比他更清楚了。皇帝生性多疑,好猜忌,就连自己的母妃都不能避免。对待亲人手足,更是如此,说杀就杀,没有丝毫的顾虑,更何况这些下人了。

  即便他苏培盛侍奉皇帝多年,但在皇帝眼里,他也只不过是个用得比较顺手的奴才而已。对食事件若不是甄嬛出手,他和槿汐都会被舍弃。皇上的凉薄可谓是伤了他的心。

  相比皇上的凉薄,甄嬛真的有敬他,把他当个座上宾来对待。苏培盛到甄嬛宫里传话宣旨,不仅甄嬛不让他跪下,还给他赐了座,让他坐着与身为主子的甄嬛交谈,这样的把一个奴才当人看,也怪不得苏培盛愿意背叛皇帝,转而投靠甄嬛了。

  加之最后,在看到皇帝召唤血滴子夏刈,还让他出去侯着时,苏培盛就明白,皇帝这是不信任自己了。皇上已经不信任自己的,当然要另觅良主。

  论当时权力地位,甄嬛对他的情分,自然毫不犹豫投靠她了。于是他亲自告诉甄嬛,皇帝怎样得到果郡王的家信,并疑心六阿哥血脉的事,以此为投名状向甄嬛表明了自己的诚意和立场。

  总而言之,苏培盛会背叛皇上,转而投靠甄嬛,是多种原因交织的结果。当然,事实也证明他真的很明智,没有选错人,四阿哥登基,甄嬛成为太后,他和槿汐才算真正守得云开见月明,可以安度晚年了。

  苏培盛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察言观色能力是超强的,貌似无声的哑巴,实际上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不光有洞察人的本事,还有洞察实局的本事,皇帝已经五十多岁了,沉溺声色醉心丹药,离死不远了,这个时候,更是不能站错队。

  按理说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是应该对皇上绝对衷心的,因为,在皇帝身边不可避免的会听到一些重要大事,包括政治方面军事方面甚至重要官员任免嫔妃的册封等等,这个人甚至比皇后比太后更能得到一手资料,所以说,他必须对皇帝绝对衷心才能得到任用。

  苏培盛在皇帝身边多年,早就摸清了雍正的脾气秉性,知道哪件事能办,哪件事不能办,总体说,他不是坏人,他没有误国误民没有搬弄是非,也没有虐待手下的小太监,他倾向甄嬛一方也是看在槿汐的面上,他想让槿汐生活的好,他就得帮着甄嬛。

  身为太监总管,苏培盛想得到一个漂亮的宫女,太容易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那就是他的同乡崔槿汐。

  他看中槿汐不仅仅外边端庄秀丽,举止得体大方,而且槿汐这个人,心地善良,衷心孝主,再通俗点说是人品好。这在皇宫的奴才堆里都是难找的,所以,即便被槿汐拒绝多次,苏培盛也不灰心不气馁不找别人,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他知道这个机会早晚会出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通过槿汐看她的主子甄嬛,甄嬛是怎样的人?聪明美丽?no,你不能看表面,甄嬛实际上骨子里倔犟得很,第一次犯倔是因为小产后,皇帝没有严惩华妃,甄嬛一气之下不搭理皇帝了。从此,碎玉轩犹如冷宫。甄嬛没有好日子过,槿汐也不会好过到哪儿去,到后来帮着甄嬛在倚梅园争宠,苏培盛也有一份功劳,说到底还是想让槿汐好过一点。

  第二次犯倔是产后得罪皇帝自请出宫,到了甘露寺才知道宫外比宫里更不好混,等到跟允礼有了骨肉,允礼又出意外,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不能再等,槿汐只好出了下策,去找苏培盛。

  苏培盛这一点特别好,就是不乘人之危,一定要槿汐心甘情愿的,事情成了,他们也成,事情败了,他们不成。为这事,他多次跑凌云峰跟槿汐的老板甄嬛敲定,确认后,赶紧提供活动经费,出钱出力,甘之如饴。

  这点看,苏培盛谈恋爱比允礼靠谱多了,那就是不做冒险的事,不把最爱的人置身险境。还有,出事后,一人承担,绝不供出同伙。皇后告发,苏培盛进了慎刑司,严刑拷打没撬开他的嘴,坚决不供出槿汐,真爷们。所以,他随着槿汐倒向甄嬛团队是必然的。

  苏培盛在王府的时候就一直跟着雍正,对他的秉性了如指掌,知道雍正自小没在生母身边,严重缺乏母爱,自私多疑的性格不是一天二天形成的。

  在皇后告发他的时候,皇帝完全可以一句话证据不足就能保住他,可是皇帝什么都没说,任由慎刑司处罚他。还是甄嬛去了慎刑司去看他,让他安心。

  试问这样的老板,给他卖命值得吗?苏培盛心里的天平渐渐偏向甄嬛一方。

  在甄嬛生下双生子后,皇帝问她要什么赏赐,她没给自己要任何东西,只求皇帝成全槿汐和苏培盛,这个成全对苏培盛来说太重要了,这是他一生最爱的人啊,他有什么理由不效忠甄嬛?

  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后,带着一股杀气,昔日的宿敌乌拉那拉宜修想跟她斗,此时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人了。

  甄嬛拉拢群妃,端妃,敬妃,欣嫔,宁嫔,还有昔日好闺蜜沈眉庄,后宫几乎都是她的阵营,皇后想掀起惊涛骇浪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滴血验亲,甄嬛敢于跟皇后叫板,大声斥责皇后,这就是一个亮点,苏培盛随后也把自己的血滴进碗里,彻底击碎了皇后想扳倒甄嬛的美梦。

  后期,皇帝沉迷酒色,跟安陵容在一起被下了媚药,身子基本被掏空,又宠幸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嫔妃,后来又迷上了丹药,五十多岁几乎油灯耗尽。

  苏培盛在身边伺候,眼见皇帝如冬日枯叶即将入土,为自己打算也是正常的。

  而甄嬛经历了痛失允礼,被送准格尔和亲,滴血验亲等一系列事件,对皇帝彻底死心,最后送四郎上路。苏培盛作为贴身太监,完全可以阻止甄嬛的,但是,他没有,他是绝对站在甄嬛一方的。

  也只有甄嬛成了太后,苏培盛和槿汐才是安全的,换成任何一个人做太后,苏培盛的命运都逃不脱被处死。

  所以,站在哪个队伍,选对领导至关重要。不光能保住老婆,还保命。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甄嬛传》中,苏培盛伺候了皇帝几十年,为什么最后却选择加入甄嬛的阵营而背叛皇帝?(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苏培盛的确是选择了背叛皇上,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两点可以证明:

  一是苏培盛帮着甄嬛偷看养心殿里截获的果郡王的私信,这个冒天下之大不讳的举动说明他是倾向于甄嬛的,如果觉得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的话,最后,宁嫔当着皇帝的面偷偷换药,甄嬛气死皇上,而作为皇上最后一道防线的苏培盛却始终没有出现,这就证明他不但知情,而且是密切配合。

  了解宫斗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整个皇宫内外,眼皮子最浅、最有眼色的人不是大臣、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而是太监们。

  太监们从小就去势,干的是侍奉人的工作,地位卑贱,就算是混到总管仍然都是奴才,他们虽然外表风光,实际上人人都看不起,所以,太监的心非常敏感,他们只能依附别人的宠爱而活着,一旦失去依靠,就会下场堪忧。

  苏培盛 也不可能例外,正是因为他跟着皇上几十年,更加清楚紧要关头自己应该依靠谁,站在谁的阵营里?

  苏培盛的背叛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从以下几个地方就可以看出他的背叛轨迹:

  我们从苏培盛与年羹尧少数的几次交集就可以看出他的精明。年羹尧在门外坐等宣召,因为看不起阉人,就让苏培盛的徒弟小夏子给自己搬椅子,苏培盛虽然满脸堆笑,但是回头就绘声绘色的告诉皇上“就连十七爷出去的时候,年大将军也没有起身”,话锋一转“年大将军劳苦功高,又有谁敢与年大将军计较呢?”,苏培盛深知皇上对臣子的猜忌,一句“劳苦功高”就踩到了皇帝的痛点上,加深了皇上对年羹尧的坏印象,其精明、察言观色的本领不同一般。

  所以,苏培盛久在宫中,早就练就了见人下菜碟的好本事,他清楚的知道跟着谁有肉吃,这个本领教会他,在宫里,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谁最有权势,谁就是自己的终身依靠,就连皇上都不是绝对可靠的人,虽然他从小跟着皇上,很有感情,但是目睹了甄嬛的崛起,他知道皇上已经大势已去,为求自保,向甄嬛靠拢才是自己的唯一途径。

  慎刑司那件事,让苏培盛对皇上的忠心彻底动摇了。苏培盛和崔槿汐是“对食”关系,这一点甄嬛不但知道,还是持支持的态度,但是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让苏培盛背叛,而他和崔槿汐的璎珞事件发生后,被皇后抓住实锤,两人同时入慎刑司受罚,其实,“对食”这种事可大可小,之所以闹到最后,苏培盛也进了慎刑司,其实这是皇帝的主意,没有皇上的首肯,谁敢去抓他身边的人,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抓苏培盛这简直是打皇上的脸,当皇后来告苏培盛的黑状时,只要皇上说一句“苏培盛我用惯了,小惩大诫吧!”,苏培盛也不可能进慎刑司,所以,进慎刑司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皇上已经抛弃他了,没有半分情面。

  就算进了慎刑司,苏培盛本还对皇上抱有希望,他为了自己的爱人,宁愿受酷刑也绝不松口,连累槿汐,可见他对槿汐的爱确实达到了真爱的级别,同时,他心里一直还对皇上抱有希望,凭自己侍奉皇上多年,他还不会见死不救,他还是小看皇上的铁石心肠了,为了不得罪皇后,皇上决定放弃苏培盛,他不但这样做,还劝为槿汐求情的甄嬛,“你若是舍不得崔槿汐,朕叫内务府再给你挑更好的”,可见他是多么的无情。

  皇上可以不要苏培盛,但甄嬛不能不要崔槿汐,所以甄嬛挺着大肚子来求皇上,皇上一句“宫里有两位有孕的嫔妃,见不得这些打打杀杀的。”这才放了两个人,由此可见,皇上不是不念苏培盛从小伺候他的情面,而是考虑到妃子有孕不能,说白了,他会放了二人,不过是因为宠着自己的妃子而已,跟苏培盛陪王伴驾多年的情分,真没多少关系。

  苏培盛不傻,他虽然被放出来向皇上谢恩,皇上还把槿汐赐给他当妻子,其实,自从进入慎刑司,他就已经明白了,皇上并不在意他这个奴才,他对皇上的也不应该有太多的幻想,反倒是甄嬛挺着大肚子为他和槿汐求情才是真真切切的情分,面对皇上的薄情甄嬛的有情有义,他心中的天平自然倾向于甄嬛,所以,苏培盛这个人,是皇上亲手推到甄嬛那里的。

  所有人的阉人都有自卑感,华妃自带家族优越感,从不把苏培盛这些人放在眼里,对他们表面上客气也是看在皇上的面子上,沈眉庄的尊重是因为她骨子里遵守的苛刻的规矩,而在甄嬛眼里,丫鬟也是人,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差别,甄嬛从没有把苏培盛当成阉人当成下人看待,而是一个正常人,她默许崔槿汐与苏培盛结成“对食”关系,不仅仅是拉拢苏培盛,而是从内心感到,作为一个正常人,也应该有情感上的需求。

  甄嬛对苏培盛的尊重随处可见,不管她是得宠还是被冷落,对苏培盛都是苏公公长苏公公短。

  从剧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太监没有一个是坐着的,都是站着的,而在甄嬛那里,苏培盛是可以坐下的,苏培盛成了全剧唯一一个做过凳子的太监,可见甄嬛对苏培盛的尊重,不是光靠小恩小惠,这在尊卑有别的紫禁城里,对一个太监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皇上对苏培盛的不信任有两个集中表现,一个就是刚才所说的苏培盛和崔槿汐被关进慎刑司,因为苏培盛与甄嬛走的太近,再加上他和崔槿汐的特殊关系,皇上不再信任他,正好皇后想通过整治崔槿汐、苏培盛来搬倒甄嬛,皇上正好借刀,借机除掉身边这个隐患。

  皇上把苏培盛在慎刑司里关几天,这都是小事儿,真正的大事儿,是皇上让夏刈秘密调查甄嬛,从这件事儿上,苏培盛已经预感到自己成了一枚弃子,宦官和血滴子之间,从来就是竞争关系,就好比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皇上放任对方成长,将机密任务交给血滴子,自己作为宦官首脑,必将被党争所累,日后能不能留个全尸都是问题。

  而且夏刈正在调查的事情,与苏培盛密切相关,皇上派夏刈调查的正是六阿哥的血统问题,毫无疑问,一旦事发,甄嬛一党一定会毁灭,自己和槿汐已经是官宣的夫妻关系了,也就是说和甄嬛一党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甄嬛死,自己亡。

  夏刈奉旨调查这件事儿,从头到尾都把苏培盛排除在外,很明显,已经把他视为甄嬛一党,苏培盛这个人精,眼看着甄嬛地位越来越高,后宫无人能敌,她带着四阿哥就是代表皇权的未来,而皇上卧病在床,种种迹象表明他已经快不行了,这个时候再不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己必死无疑。

  所以,苏培盛背叛皇上,投靠甄嬛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与良心无关!

  皇帝精明一世,却低估了甄嬛的心机,低估了宁嫔对自己的仇恨,还算错了苏培盛的立场,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血滴子的本事,没有了皇后、年妃对甄嬛的制约,后宫也就失去了平衡,他对发妻、对大臣、对嫔妃、对兄弟、对属下的薄情,最终换来了悲惨的结局,所以,皇帝的死实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后宫《甄嬛传》苏培盛不仅是一只“老狐狸”,更是人精中的人精。他什么事都算计的如此清楚。作为雍正身边的贴身太监,对于朝中的事情可以说是心知肚明,看的十分透彻。他最终能看清形势,选择投靠甄嬛,扳倒皇后 。可以说老早就给自己谋好了出路,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命,还得到了相好崔槿汐。

  其实有一件事证明苏培盛早已经背叛了皇上,倒向了甄嬛这边。就是皇上病重,苏培盛把雍正与夏刈的谈话透漏给甄嬛(雍正怀疑甄嬛的两个孩子是果郡王的,所以就和夏刈密谋取六阿哥的血,再次验亲)。这时候甄嬛支走了伺候皇上身边的所有人,苏培盛也是没有什么意见的。所以甄嬛才有机会和宁嫔叶澜依合谋杀死了雍正。

  雍正皇帝驾崩后,甄嬛要把皇位传给四阿哥。当时很多大臣不服气。因为毕竟六阿哥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甄嬛面对大臣的质疑,就说先帝喜欢是喜欢,可是在大事面前岂能马虎。甄嬛的一番话并没有消除大臣心中的疑虑。关键时刻苏培盛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这句话等于说是赞同了甄嬛的想法,认可了先皇在世时也会这样做。大臣听到苏培盛的话都无话可说。因为只有他伺候先皇的时间比较长,是很具有可信度的。

  其实苏培盛深知甄嬛的才华和聪明远胜于皇后,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和槿汐的生活,选择投靠于甄嬛。苏培盛聪明一世,开始是为了槿汐而帮了甄嬛,后来看清局势后,就投靠了甄嬛。

  那么为什么说苏培盛背叛皇上,投靠了甄嬛?

  苏培盛和宫女崔槿汐是同乡,他一直对崔槿汐有着爱慕之情。但是崔槿汐在早已看透了后宫“君恩如流水”的爱情悲剧。所以她拒绝了苏培盛。但后来甄嬛怀有双生子,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崔槿汐为了甄嬛顺利回宫,找苏培盛帮忙,才答应俩人在一起形成“对食”。

  因为甄嬛回宫之后,敬妃唯恐甄嬛从她身边抢走胧月公主,所以敬妃就把崔槿汐和苏培盛“对食”的事情告诉皇后。想以此事跟甄嬛谈条件。到最后二人摊牌,敬妃表明如果她和甄嬛反目,那么最终获利最大的是皇后,所以二人解除误会,再度合作。

  狠辣的皇后把苏培盛和崔槿汐二人打入慎刑司。苏培盛瞬间从首领太监跌入谷底,饱受了趋炎附势小人的冷语笑话。危难之时只有甄嬛解救,联合端妃才把她他俩救出来,并告知槿汐会打点好苏培盛。

  而皇上对两人的对食说成是“不检点”,始终没有成全。倒是在甄嬛生下双生子时,苏培盛借着皇上高兴的劲头讨喜,甄嬛也在求情让皇上看在双生子的份上成全他们, 皇上才高兴的答应。所以都是甄嬛的功劳,苏培盛都记在心里。

  我们都知道:苏培盛到各宫里都是站着的,但是唯独在甄嬛的宫内,苏培盛会坐着。在甘露寺的时候,苏培盛作为客人,甄嬛不仅赐座,还亲自给其赐茶。而后又回到宫中后,甄嬛还会说,苏公公年纪大了,请赐座!这样的待遇,纵观整个后宫,也只有甄嬛肯这么对他,如果要真的效主,除了甄嬛,肯给你不会有其他人了。

  苏培盛作为皇上最亲近的人,也是皇上最信任的人。但是苏培盛深深的知道,不能轻易站队,伴君如伴虎啊。后来明知皇上有危险,却还心甘情愿的帮助甄嬛。因为苏培盛看清了局势。谁在当下最有权势,最有发展,苏培盛看的一清二楚。在后宫除了甄嬛,其他人再无可能,所以他何投靠甄嬛也是顺应形势。

  苏培盛混迹宫中多年,早已练就慧眼识人,他看出皇上待甄嬛感情的不同,更看重甄嬛的不同,跟着皇上是未知,跟着甄嬛可保他后半辈子平安。深宫之中最重要的是站好队,苏培盛为了他和槿汐的前途,毅然决然站在甄嬛一边。

  苏培盛虽侍奉皇上多年,但在皇上心里奴才就是奴才。用的顺手就用,不顺手就换,时刻都有杀头的危险,他在皇上跟前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的行事。在被打入慎刑司后,皇上也只是感觉不适应,并未有打算救他的想法,他看惯了皇上的无情,这也为日后投靠甄嬛做了铺垫。

  在皇帝身边久了,苏培盛就越来越觉得担忧,皇上这个人不仅多疑,而且狠心,对待任何人都是如此,苏培盛又岂能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苏培盛深知皇上内心是十分多疑的,所以关于政治上的事情他从来不会掺合。苏培盛这个人可谓是精明绝顶,皇上的想法他是一猜就透的,但是从来不向皇上表明这一点。当初皇上怀疑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派夏刈查出允礼信件这件事,皇上不让苏培盛插手此事。可见皇上早就怀疑他了,不在信任他,苏培盛无路可走,所以投靠甄嬛。

  苏培盛对后宫的局势一目了然,他一早就看出来甄嬛早晚要成为后宫的霸主。所以他毅然选择投靠甄嬛,成为甄嬛的忠仆。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当苏培盛到甄嬛寝宫时,甄嬛专门拿了椅子给苏培盛坐,这也就暗示了苏培盛已经被拉拢了。其实苏培盛会投靠甄嬛不全是因为槿汐,最重要的是因为雍正的绝情。

  宫中奴才想寻个伴侣过安宁日子还要费尽周折,是何等的悲哀。雍正认为奴才就是服侍人,没资格谈幸福。可奴才也是人,你想要他们的忠心,不仅仅是多多赏赐金银财物,最重要的还是一份尊重和理解。把对方最渴求的东西送给他,尊重对方深爱的人,比权势压人更能让其死心塌地,这就是甄嬛的高明之处。

  《甄嬛传》里从小跟随皇帝身边,伺候周到的首领太监,又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一般的妃嫔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苏培盛为何在后期成为甄嬛党成员。原因主要为:

  一,心爱之人崔槿汐

  剧中,苏培盛一直对跟他同乡的宫女岁崔槿汐有着爱慕之情,在早已看惯宫中尔虞我诈、君恩如流水的爱情悲剧的崔槿汐不愿步入后尘,拒绝了苏培盛。但在甄嬛怀有双生子不得已的情况下,槿汐为了主子甄嬛顺利回宫,找到苏培盛答应俩人在一起。

  二,大恩人甄嬛恩情

  在崔槿汐和苏培盛“对食”被敬妃告密,皇后利用,按宫规把二人打入慎刑司,一下子从首领太监跌入谷底深渊的苏培盛免不了趋炎附势小人的冷语笑话,

  而皇上对他二人的对食也是看似不检点,至始至终没有成全。倒是在甄嬛生下双生子时,苏培盛借着皇上高兴的劲头讨喜,甄嬛也在求情让皇上看在双生子的份上成全他们,

  三,看惯皇上的绝情

  苏培盛虽侍奉皇上多年,但在皇上心里奴才就是奴才,主要是忠心,用的顺手就用,用不顺手就换,对待妃嫔如此更何况奴才,时刻都有杀头的危险,他在皇上跟前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的行事。在被打入慎刑司后,皇上也只是感觉不适应,并未有打算救他的想法,他看惯了皇上的无情,这也为日后投靠甄嬛做了铺垫。

  除此之外,苏培盛混迹宫中多年,早已练就慧眼识人,他看出皇上待甄嬛感情的不同,更看重甄嬛的不同,跟着皇上是未知,跟着甄嬛可保他后半辈子平安,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深宫之中最重要的是站好队,苏培盛为了他和槿汐的前途,毅然决然站在甄嬛一边。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文以韵之

  欢迎各位留言点赞,发表不同见解

  《甄嬛传》中,若说对于皇帝心里的揣测,谁最深,我想没人比得过苏培盛。作为伺候了几十年的人,苏培盛可以说连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把握的“了如指掌”,因此有很多小伙伴之前都不禁调侃,“最知朕心莫过于苏妃啊”。

  但明明伺候了这么几十年,为什么苏培盛最后却选择加入了甄嬛的阵营,而背叛了皇帝呢?

  作为皇帝的心腹,苏培盛可以说是深知皇帝的想法,皇帝一开始对他也是信任的,很多事交由他秘密操办。

  但是,从皇帝开始派夏刈截取果郡王的家信开始,他便深知皇帝对他的信任已不再了。果郡王那一封封家书,是果郡王在被赐死之后,甄嬛彻查皇帝为何突然这样起疑的时候,苏培盛带甄嬛在皇帝的书房里发现这个秘密的。

  我想在他选择告诉甄嬛这个秘密的时候,他就已经站队甄嬛了。他大概也深知皇帝不再信任他,才会将这样秘密的事交给夏刈,而不是他。皇帝此刻已经把他列为甄嬛一胆,如果甄嬛出事,他必定也逃不了干系。既为弃子,何不投靠甄嬛呢?

  苏培盛虽说为皇帝跟前最重要的人,他伺候了皇帝几十年,在他心中,皇帝无疑是最重要的。但在皇帝的心里,苏培盛不过是一个奴才,一个知他心、懂他意,又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奴才。而甄嬛不一样,甄嬛对于苏培盛从来都是礼遇有加的。他去给甄嬛问安时,甄嬛都会惦记着他年长,给他赐座。可以说,这对一个奴才而言,是十分少有的礼物。

  在甄嬛回宫之际,因思念胧月,便经常让胧月来寿康宫陪伴。我们都知道,当年甄嬛还是莞嫔的时候,因为心伤,在生下胧月三天便自请离宫,也将胧月交付于敬妃抚养。甄嬛一回来,敬妃十分害怕甄嬛要把胧月要回去,因此她就把苏培盛和谨汐“对食”的事告诉皇后,皇后正愁抓不到甄嬛的把柄呢,便加大声势地把两人都关进了慎刑司。

  苏培盛作为皇帝身边最重要的人,如果没有皇帝的允许,皇后敢去动他吗?答案是否定的,显然这个事是得到皇帝的首肯的。即便苏培盛是他用惯了的人,他还是无法容忍太监与宫女的“对食”之事。

  而这个时候,只有甄嬛不顾流言蜚语去解救他们。即便身怀六甲,对于槿汐,她依旧听着大肚子去慎刑司探望,并告知槿汐,苏培盛那边她也会打点。可以说,槿汐与苏培盛能够安然从慎刑司出来,再回到宫中伺候,完全是甄嬛一力求得的。

  而在两人被派回各自宫中做事之后,在甄嬛生下双生子时,更是为苏培盛和槿汐求得成全,皇帝看上双生子的喜悦上,才欣然答应。我想,那一刻,苏培盛的心便已经开始偏向甄嬛了。

  因为胧月的关系,使得敬妃彻底站队甄嬛。一时之间,宫女形成两派,一派是以甄嬛为首的,敬妃、端妃、眉庄等人,一派是以皇后为首的安陵容、祺贵人等人。

  在甄嬛生下双生子后,就被皇帝晋升为熹贵妃,并赐协理六宫之权,地位已经位同副后,更有一双孩子为她保驾护航,一时之间,可以完全跟皇后抗衡。

  在祺贵人举报甄嬛私通失败被扁为庶人、安陵容用香残害子嗣被关冷宫后,三阿哥更被脱去黄马褂,皇后一派已经无法崛起了。可以说,整个后宫中,形成以甄嬛为首的定局。在皇帝的些许子嗣中,甄嬛更有两个阿哥在手,几乎无一人能与之抗衡。

  而苏培盛跟了皇帝这么多年,这点眼见不可能没有。他知道皇帝已经年老垂危,所剩日子并不多,这个时候他必须站立一个正确的队伍,而甄嬛无疑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在我看来,这的确也可能是他选择甄嬛的原因之一吧。不过,你得要相信,苏培盛是个有着长远目光的人,爱情大概只是占据一小部分罢了。说到底他还是最聪明的。

  苏培盛是无路可选了。

  扳倒年大将军这件事,他这个宦官都有吹风的功劳,他是皇帝心腹,这是无可置疑的。

  其他人说的皇帝因为槿汐把他往慎刑司关了两天,这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从皇帝用夏刈开始的。苏培盛已经预见到了自己即将成为一枚弃子,而且他深知皇帝将怎样对待一枚弃子。

  这件事得两说:

  譬如明朝锦衣卫与东厂。放任对方成长,自己身为宦官之首,日后若被党争所累,对面那种干脏活的人,岂会留情,一旦以前留的尾巴没收好,能不能留个全尸都不好说。

  自始至终苏培盛是站在皇帝这边的,所有对甄嬛的帮扶,其实也都是顺水人情,跟皇帝的利益面是一致的,包括迎熹妃回宫这件事,看似弄险,其实之前种种细节,比如皇帝在睡梦中呼唤甄嬛的名字,已经让苏培盛明白皇帝的心意。而夏刈做的什么,苏培慎其实一直用自己的势力密切监视,一清二楚。所以他马上判断当前事态是十万火急,第一次越界将情报几乎是递到了甄嬛的眼前,这是一个彻底站在皇帝利益对立面的动作,所以我判断夏刈的事是关键。

  “仿佛是为了些什么信。”

  当他将皇帝抽屉里的信递到甄嬛面前,甄嬛看着一封封落笔熹贵妃安的家书泣不成声时,苏培盛已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里隐藏条件有二。

  一,他有能力接触到这些信。

  二,他知道这些信的内容事关重大。

  那么这之前有一个动作就是苏培盛早已接触过这些信,并且细细阅读。我们不知道他究竟辗转苦思了多久,也不知道这个决定究竟是不是一瞬间落成的。 但他可以给槿汐转述消息,可以通过中间人递,自己抽身干干净净。他却选择了不仅说,还亲自将熹贵妃带到皇帝书房取信示之,顺带还提了一嘴夏刈。

  人人都是棋子,人人也都是下棋人。这一个动作,就是一份给甄嬛的投名状。而当甄嬛抬起头,猩红的泪眼充满着杀意时,苏培慎知道,成了。

  皇帝派夏刈正在调查的是六阿哥的血统问题。毫无疑问,一旦事发,熹贵妃整派都将会被打掉。如果皇帝不弃自己,皇帝会像当初笼络嬛嬛斗华妃那样, “来,我给你个机会,陪我演一出戏。” 像笼络甄嬛杀果郡王那样, “来,我知道他不好,你帮我搞他,事成之后你就洗脱嫌疑。” 像笼络太后杀隆科多那样 “来,以前的事我都知道,干掉他我们就翻篇了。”

  会起码给苏培盛一个向自己表忠心的机会。但夏刈查的事情,从头到尾把苏培盛排除在外,分明是默认,你已是熹贵妃一党!苏培盛跟了皇这么多年,怎不知上面提到的桩桩件件,怎不知皇帝的行事作风。也许他一直在等这个“最后通牒”的机会,因为事情已经很明显,自己跟槿汐的关系人尽皆知,除非皇帝给他这个切割的机会,否则没好果子吃。不动就是死。

  棋子已预见到自己即将成为一枚弃子,所以棋子本身不得不成为棋手。

  不好说皇帝真给了那个机会的话会怎么样,我偏向于他会选择自己,放弃槿汐。那故事的整个结局都将被影响,所以作者也不得不让他无路可走。并不生硬,因为皇帝的疑心病却是如此。

  所以苏培盛无路可选。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运丰机械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